查看原文
其他

嵌入式老鸟经验之谈:从大学生到职场人的思维认知升级补丁--番外篇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嵌入式老鸟的职场之道 Author 嵌入式老鸟火哥

    本文续上篇《从大学生到职场人的思维认知升级补丁》,再补充一些观点和感悟,力求简化。


关于在工作之后多学东西的问题


    很多童鞋都有接受过刚毕业要多学东西,先就业后择业,刚开始不要在乎工资之类的观点,但是你们有考虑这些了吗?


一、你和老板关于学东西的分歧


    在公司,真的是你学的东西越多,老板给你加的工资就越多,学的东西和工资直接线性相关吗?相信不少童鞋已经有了答案。其实老板关注的技能只是公司需要的那一小部分业务技能,你的直属部门领导关注的技能只是部门需要的那些技能(甚至公司有用,但是部门无用的技能领导都觉得不值得学)。


    而实际工作中,你和领导的矛盾在于,领导关心的是你当前在工作时间有没有充分的输出,而不是你有没有学到东西。你花时间学了东西而没有输出(哪怕是焊板子,配各种环境脚本等琐事也是输出),领导心理是绝对不能容忍的,哪怕你学的东西未来可能对公司有价值,领导也会找个杂活让你工作饱满起来,美其名曰在工作中学习。


    所以对于入职前知识储备还不够的应届生,要做的第一个心理准备就是,你的工作有很大可能学不到多少行业通用的,有深度的知识。理论性的知识,最好在学校都巩固好,一般在公司,领导老板只会给一些时间熟悉公司和岗位基本的业务知识,培养到刚刚能胜任岗位干活的水平就好,至于到底能学到多少你想象中的知识,积累多少技能,火哥只能说随缘吧。


二、 有用和有价值的东西的区别


    很多应届生入职之后感觉很良好,天天能接触学习到各种新东西,各种有用的办公或者debug技能。但是他们脑子里却分不清有用的知识有价值的知识。一般而言,有价值的东西都是有用的,但是有用的东西不一定都有价值。比如空气,水,铜,铁等等这些资源非常有用,我们每天都离不开,但是它们很容易获得,因而很便宜。而金、银等资源,用处不见得比空气,水,铜铁要多,但是因为稀缺,所以昂贵。


    有些技术,比如点灯,i2c,spi,大部分通用驱动,各种办公和Linux工具操作技巧等,虽然平时很有用,但是要获取却很容易,所以你学会了也不会给薪资带来很大提升。另外,WIFI协议标准,GPU并行计算,音视频编解码,AI算法等相关业务核心技术,因为很难获取或者难培养,市场有需求而人才稀缺,招这样的专家,薪资就会很高。


    技术本身是没有贵贱之分,但是掌握不同技术的人的数量是不同的,这样就导致不同方向的技术人员数量上有稀缺与充裕的差别,最后再因为市场需求导致其收入有高低之分。所以不要觉得每天都接触一些新东西,学习新技术就觉得自己会很值钱,要对技术市场价值有一把尺,否则就像拿着一堆新手装备,然后去刷副本BOSS一样。那些大肆谈论谈这个技术多有用,这个那个设备,场景都在用,却不讲这个技术的价值与人才是否稀缺的观点,更是靠不住



三、 需要学的四类东西


    毕业之后到底需要学什么东西?火哥认为应该把学东西的时间分成四块,学习四类知识


1. 目前所在公司和部门所需要的专门业务知识


    要胜任当前工作,肯定还是得学一些工作专门的东西。一般来说学到够用,能独立hold日常工作就行,老板最后看的是输出不是你懂多少东西。一个武力值很高,但是没有上战场拿足够人头战士是没有封赏的,同样你只要战场上拿的人头够,不管武力值高不高,都是有输出有功劳的。


2. 用于跳槽的行业通用业务知识


    公司学的知识不一定都是通用且有价值的,考虑到长远的职业发展和跳槽,还是要保持学习紧跟行业流程通用的业务知识,尽管有些知识不可获得,但是还是尽力吧。


3. 家庭投资理财知识


    现代资本化的社会,都讲究主动收入和被动收入,工作只能提供主动收入,学好投资理财,给你带来被动的收入(也叫资本收入)。人是会累的,一天只能工作8-12小时,总是要休息的,但是资本是永不眠的,不但在你工作的时候帮你生钱,在你睡觉的时候也在帮你赚钱(国外资本市场)。真正当你工作不动,被老板嫌弃的时候,你就知道被动收入的重要,劳动收入总是赶不上资本收入的。


    关于如何学习理财知识,火哥建议自学基本正规的金融学和经济学专业教科书专业培养具体书籍可以百度到,培养良好的财富观,再看看查理芒格,巴菲特的一些观点,最后才是各种乱七八糟的股市技术分析,不要本末倒置。


4. 提升社会认知能力的知识


    社会认知能力的学习提升,不像技术学了可以马上找工作变现,也不像金融知识可以钱生钱。但是却像武林高手修炼内功一样,潜移默化地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加深自己对最真实的人性和利益的理解(包括可说和不可说的,道德和不道德的,政治正确与否的)。以后碰到自己或者家人的人生选择时,可以不被别人的主观偏见左右,不受暂时的社会和家庭舆论压力影响,权衡利弊,做出最有利的决策。遇到困境的时候,也能通过自己的判断快速走出来,不会陷入太深。


    提升社会认知能力要学哪些知识呢? 火哥认为主要是哲学辩证法,政治学通识,经济学原理,社会心理学,历史(不是让你背人名事件,而是一本社会学案例集,站在历史精英人物的立场,分析复盘,做出决策),至于具体书籍上豆瓣看书评吧。另外那些所谓情商相关的畅销书自动过滤吧越是情商这种采用个人主观评判的标准,人和人之间就越容易产生认知分歧(回顾上一篇火哥讲得人和人之间存在的认知差异与分歧),它就像一个大箩筐,屁大的行为举止都可以往里装。


个人与组织的关系


    有一些做技术的应届生,由于对这个社会的组织化与分工没有概念,往往带有个人英雄主义色彩,认为技术改变世界,只要个人技术能力强,到了哪里都牛逼。


    另外又有一些人,觉得自己拿了老板1万的月薪,每个月至少要给老板创造5万的价值,可是一个月下来干得活好像也没有这么多价值,心理慌得一逼,不知道老板会不会把自己裁掉。


    还有一些人,之前996月薪1万,跳槽之后拿了月薪2万,工资翻倍了,那工作时间是不是也要翻倍,每天工作24小时才能对得起这翻倍的工资呢?


    有这些疑惑,实际上是理不清个人价值和组织价值之间的关系。亚当.斯密在其著作《国富论》中记录这样一个例子,他以制针工场实行分工为例,说明分工的作用。一个人单独制针,每天最多能制20枚,也许1枚也制不出。一个制针工场把过程分为18个专业,由10个工人分工劳动,每天可制针48000 枚,这比分工前劳动生产率高240倍。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组织创造的价值并不简单得等于每个人价值的线性相加。一个工业革命时代制针的工场,组织通过分工合作,创造的价值等于10个人单独价值之和的240倍。而现代社会,高附加的服务行业(理论电子通信相关的设计和研发工作属于服务业,代工生产才是制造业),价值溢价可能远不止240倍。所以你也许感觉自己一个月的工作创造的怎么也没有5w,但是你们部门10个人组织起来,创造的价值可能500w都不止,人均下来起码50w,当然大头还是被老板抽走了。


一、个人在不同组织中给老板创造的价值是不一样的


    搞清楚个人和组织创造价值的关系之后,另外一点就是同样一个在不同组织中所创造的价值是不同的。同样是研发和生产手机,你在华勤,闻泰,龙旗这种没有个人品牌的方案商或者代工商,做出一只手机的利润可能只有10%。可同样功能和设计的手机方案,被华为,OV等知名公司拿走贴牌,再通过强势的营销推广之后,利润可以达到50%,给老板创造的价值不知不觉就被放大了5倍。但是你的工作付出时间并没有增加5倍。


    服务行业组织对个人价值的放大倍数可能更多。制造业辛辛苦生产10只手机,每只利润100元,也只能卖个10个人赚1000元。但是互联网服务行业,制作一个短视频在抖音上播放,可以无复制成本地为10w提供服务,这10w人里面只要有1w人愿意打赏1块钱,那么就可以赚到10000元,创造的价值是辛苦制造10台手机的10倍。当然制作和播放短视频也不只是个人创造的价值,至少你还使用了抖音的流量平台,这也是属于组织价值的部分,火爆的视频一般也需要一个团队组织制作,美化和推广。


二、强大的组织需要牛人,牛人也离不开组织


    一般一个强大的组织或者公司中都会有一些天才级的技术大牛作为骨干。国力强盛的大汉有需要卫青,霍去病这样的名将,华为,阿里,腾讯这种大公司,有过王坚,童文,李一男,多隆,赵海平,贾扬清,贾佳亚等知名的和各火哥不知道的IEEE Fellow级的技术大牛,这些牛人在组织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


    但是现代资本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企业,只靠技术大牛个人能力单打独斗是远远不够的。或许在企业初创期,靠1-2个大牛个人能力可以把系统搭起来,让公司运转起来,但是随着企业组织的壮大,业务会变得越来越复杂,分工会越来越精细,大牛对组织的依赖也会越来越大,大牛这时起的作用并不是具体在一线干活,调试系统了,而是争取和分配组织的资源,给下面的士兵合理分工,把控整个团队的方向和进度。


    个人英雄主义,可能只在行业和项目起步的早期才能比较好的体现,行业和项目进入成熟期之后,合理利用组织资源,才能继续推动其前进。这就像化学元素周期表,前面几十号元素,靠着化学家个人努力做实验研究,总可以从自然资源中提取,发现新元素差不多就能拿诺贝尔奖。可是到了100多号元素,基本上都是人造元素,靠原子对撞机撞出来的。任你个人天赋再高,技术再牛逼,没有组织资源给你提供原子对撞机,无论如何也是做不出来。在比如Linux内核开源项目,早期靠Linus Torvalds的个人能力做出了0.1版本,但是后面项目越来越大,就需要越来越多的个人甚至公司开发者参与,提交commit, Linus本人对内核细节的掌控程度也越来越少,现在主要工作是管理开源基金会,以及代码review和merge工作。

三、如何判断你在组织中是不是得到培养


    有组织就必然会有分工,有组织分工就必然会有将军与士兵的不同工作内容。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是士兵总比将军多,大部分士兵是当不成将军的。士兵拼命冲锋打仗刷人头立军功,也只保证能得到个人财富上的封赏,很少能提拔成将军。一个合格的将军并不是靠自己在前面勇猛冲锋刷人头,而是靠兵法做战略部署,靠管理调配后勤资源,靠指挥千军万马攻城略地。韩信打仗并不是靠勇武过人,自己上前线冲锋杀敌,但是却战必胜,攻必克。三国演义里面的将军,早期群雄涿鹿的时候,有很多描述个人武勇克敌制胜的,但是到了中后期,更多的是靠指挥大兵团或者镇守一方而威震天下,典型的比如关羽,张飞,从早期的冲锋猛将,进化中后期坐镇一方的大将,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固然精彩,但是论历史影响力显然不如水淹七军,威震华夏。


    那么如何判断你在组织中是被培养成一个将军(培养成核心骨干,让你的想法成为组织的决策),还是只是作为士兵冲锋陷阵(作为执行者只管加班干活完成任务)。其实伟人给了我们一个标准——人才,只有大胆使用,才能培养出来。对那些真正有本事的人,要放手提拔,在工资级别上破格提高。(邓选,第三卷,《前十年为后十年做好准备》)。在那些不给你信任不能大胆授权任用,不能给你破格提高工资待遇和级别,然后安排你各种边角余料杂活琐碎活的组织和公司,就不用谈所谓培养和成长了,你的定位就是一个执行领导安排任务的工具,无论领导话说的再漂亮,本质上领导只希望你安分守己做好一颗螺丝钉。


汲取普通人的失败经历


    很多童鞋,喜欢听取马爸爸,俞敏洪,李开复,罗胖,吴军等所谓成功人士的经验分享,而对普通人的经历嗤之以鼻,觉得普通人都是现实失败者,他们的故事没啥好听的。


    固然成功人士的经验很励志,但是只听他们的一面之词,就最容易产生幸存者偏差。这就像进过大航海时代幸存回来水手,告诉你环球航行多么波澜壮阔,让你兴奋不已,然而那些触礁沉没,埋葬海底的尸骨,是不会说话的。


    还有一点,所谓成功人士有很多鲜为人知背景资源或者时代机遇,和你所拥有的资源和所处的环境完全不同,成功人士可能有意无意地美化甚至忽略这些。他们的观点获取可以作为兴奋剂激励一下自己,但是当成长期的粮食则不可取。


    而很多普通人,他们可能和你有类似的资源和时代背景,他们的经历在实际生活中可能更值得参考,也能发觉很多有价值的东西,听一听失败的经历,了解他走过的弯路,避开他踩过坑也未尝不可。人生很多时候都在做选择题,通过吸取别人失败的教训,排除一些错误选项,这样才有更大的概率选出正确答案。


    当然,汲取普通人经验的时候,注意火哥上一篇提到的系统性思考的观点,因为大部分普通人提供的经历都是零散无系统的,很多时候只是在讲我是怎么怎么做的,真正有效的信息需要靠你的思维系统性思考与整合。


学校和职场的容错性差异


    不管是在学校读书还是职场工作,人总是会犯错误的。在学校,哪怕你是每次考试都考第一名的学霸,也不可能平时作业和或者自己做练习从来没有犯过错误,没有做错过任何题。但是在学校对所犯的错误的包容性,也就是所谓容错性是很高的,平时作业练习犯错不要紧,只要考试不犯错就行,平时月考犯错不要紧,只要大考不犯错就行,所以在学校学习是有高度的容错性。


    在职场工作中,不是说完全不能犯错误,而是在领导灌输的工作无小事的观念下,较难判断哪些场合是平时练习作业,哪些是重要考试。其实领导老板或者面试官对你的认知和印象过程就像一个离散的香农采样,不管你是一个方波还是正弦波,或者二次多项式,领导老板或者面试官采样的就是你和你接触那个几个采样点,再通过那几个点来拟合你的真实面貌。但是熟悉数字信号处理的童鞋都知道,通过离散采样拟合出来的你和真实的你往往是有差异的,有时候差异还会很大。



    而不巧的是,如果领导或者面试官采样你的点正好是几个奇异点(你在领导或者面试官非常关注的那几个点上犯了错误),那么最后领导拟合出来的你和真实的你面目全非。有些事情,有些错误,如果不上称,没有四两重,上了称一千斤都打不住。哪怕每一个次大考第一名的学霸,如果我们把他平时作业和小考犯得错误,做得错题挑出来,拿给外面不了解他的领导看,领导很大可能认为他就是一个差生。


明白这些基本的规则的时候,其实职场很多困惑也有了解释。


1. 面试官不是圣人,不存在和你聊聊就对你的信息和能力无所不知面试官,他们大多时候只是根据自己选择的点在采样和拟合你,所以你在不同的面试官那里得到大相径庭的评价是完全有可能的。如果这次面试不通过,不要背思想包袱,上纲上线否定自己,继续下次重采样就是。


2. 保持清醒的头脑和认知,善于抓主要矛盾,根据形势和场合判断什么任务只是练习作业,可以允许犯错,哪些任务是考试,容错性低。


3. 如果犯了一些错误,被领导采样到奇异点,形成了不好的印象(拟合成不正常的曲线),不被领导信任。建议早点准备跳槽或者更换部门,与其相信别人能轻易改变主观印象,还不如花这个时间找新的领导重新采样。


4. 当同事或者领导在你面前犯错误或者被挖出黑历史的时候,不要惊讶,人都是会犯错误的。为什么这种领导和同事还混得挺好,情况要么是他的错误只是被你你采样到了要么是他的错误没有被上面采样到要么是犯得错误不是主要矛盾,不是值得上纲上线(就像有人看到应届生工作中,焊个板子焊不好,或者示波器不会用,就全盘否定他,认为他工作能力不行,现在的应届生没有动手能力,这其实也是一种把小错误上纲上线的做法,这和在学校看到你作业本上有一些错题,就认为你是个差生的态度没有区别)。对别人也要有容错性,而不能宽于律己,严于律人



猜你喜欢:

是否要从单片机转嵌入式Linux?

嵌入式之技术专精与广博的一些思考

应届生求职的那些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